网络直播应更规范更具有价值
网络直播虽是风口,也需规范。继去年11月,国家网信办发布《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》之后,一些地方立法也开始跟上。不久前,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(草案)拟规定,禁止无证平台发布节目,从而以法治手段给网络直播“上规矩”。
一台电脑、一个账号就能搭成一个直播间,便捷的生产方式下,网络直播圆了很多草根的明星梦。然而在一片红火之下,网络直播乱象频发也颇遭诟病。前不久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叫停新浪微博、AcFun、凤凰网等网站的视听节目服务,引起关注。最近又有媒体报道,一些直播平台上用户信息被泄露,网络主播随意拨打粉丝提供的手机号,进行调侃或飙脏话,以此吸睛,引起舆论哗然。一段时间以来,网络直播中涉黄涉暴、内容低俗化等不时成为热点,正说明了规范的必要性。
从广义上来说,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,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,可以将产品展示、相关会议、背景介绍、方案测评、网上调查、对话访谈、在线培训等内容现场发布到互联网上,利用互联网的直观、快速,表现形式好、内容丰富、交互性强、地域不受限制、受众可划分等特点,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。现场直播完成后,还可以随时为读者继续提供重播、点播,有效延长了直播的时间和空间,发挥直播内容的最大价值。 从狭义角度,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。这种直播通常是主播通过视频录制工具,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,直播自己唱歌、玩游戏等活动,而受众可以通过弹幕与主播互动,也可以通过虚拟道具进行打赏。
传递文化和价值,网络直播大有可为。不久前,一些网络直播团队前往非遗文化发源地,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,向网友展示了南京云锦、龙泉青瓷、古琴艺术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,直播覆盖观看人数近3000万。其中,在对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坛根的直播中还赶上了瓷器开窑,清脆的瓷片开裂声宛如穿越千年的文化之音,与现代人隔空对话。让“高大上”的文化火起来,活在社会公众身边,网络直播让人感受到了另一种正向力量。
规范方能更红火。让价值内容成为网络直播的风向标,还需要规范和监管发力。江苏等地的地方立法提示我们,当网络直播站在风口转向的节点,如何通过科学立法予以引导,仍然考验着规则制定者。各方立足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,确立规则体系和监管制度,才能在抓住互联网创新契机的同时,做到规范引导,使网络直播成为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