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人驾驶放开路测
“无人驾驶”路测终于放开。或许,在科幻影片中自动驾驶的未来场景,将不再遥不可及。
据新京报报道,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市公安交管局、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,制定发布两份指导性文件。根据这项新政策,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,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、定型试验,只要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规定,满足在指定区域、指定时段内测试,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等条件,即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。
北京市的自动驾驶汽车路测新政,可以说是为“无人驾驶”在地方层面实现法律破冰。这对于方兴未艾的国内人工智能汽车产业将是极大的利好。北京市交通委表示,自动驾驶是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、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。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,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日臻成熟。本市目前已基本实现自动驾驶全产业链聚集,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技术、人才、企业的聚集地。不少企业均已研发出高性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和系统。
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将明确上路测试的有关要求和管理流程,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积极、稳妥地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实际道路测试工作。
据悉,市交通委、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将综合考虑道路技术条件和交通流量等因素,选择第一批可用于实际测试的道路,所选择的测试道路将包括城市主干道、支路、红绿灯路口等多种交通场景。
上路测试期间,车辆属于“有人驾驶”状态,每辆车都要配备有一定驾龄经验、熟悉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驾驶员,正常情况下,测试驾驶员监控车辆的运行,特殊或紧急情况下,由测试驾驶员接管测试车辆进行驾驶操作,确保车辆行驶安全,测试的车辆还必须安装监管装置,可以随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。
自动驾驶汽车也是如此。此前,虽然有国内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领到了罚单,在法律没有修改之前,这无可厚非。但更重要的是,无论是为了呵护创新,还是拥抱未来,我们都需要给自动驾驶或者自动驾驶路测一个法律上的说法。
目前,在自动驾驶领域,美国和中国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两个国家。值得借鉴的是,2011年,美国内华达州即制定无人驾驶法律,2012年为谷歌颁发了首例汽照,允许其汽车上路测试。紧接着,加利福尼亚州、佛罗里达州、密歇根州等也都制定了相关法律,为“无人驾驶”路测打开大门。美国联邦政府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则,统一各州的路测规定。如今,谷歌汽车每天可模拟300万英里,相当于往返北京和上海2000多趟。
十九大报告提出,要“突出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”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同样,在代表现代科技的“无人驾驶”上,要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也亟须更有力的政策支撑。当然,如何让政策破冰成为更多地方,乃至国家层面推动创新的有益尝试,需更多实验和探索。而诸多事件和政策表明,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,让制度为科技创新助力、保驾护航,已是时代共识。